【外媒报道】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星辰计划”:工匠精神引领德育工作系列报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1-09浏览次数:131

    近期,《学生导报》连续报道我校启动“星辰计划”,实施创新型德育举措,引入“导师制”培养模式,以“匠心”设计德育内容,将培养工匠精神和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效融合的系列报道。2018年1月8日A7版《学生导报》刊载我校徐伟文老师署名文章《“星辰计划”:工匠精神引领德育工作》,2017年12月25日A2版刊载《高技校创新型德育工作“星辰计划”启动,让生涯导航助力学生成长》,两篇报道全文如下:

 

 

 

“星辰计划”:工匠精神引领德育工作

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徐伟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学校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中职德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率先垂范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践行“大国工匠”培育工作,创造性地启动“星辰计划”,以“匠心”设计德育内容,将培养工匠精神和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效融合,以实现“育匠人”这一神圣职责。

    一、注重养成教育,为培育“工匠精神”奠定基础

    树匠心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根本。有没有工匠精神,关键是看有没有一颗安于默默无闻、执着于追求卓越的匠心。以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抓手,从一点一滴培养学生耐心专注、坚持不懈、追求极致等工匠素质。根据德育教育工作总体部署,我校将德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即养成教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感恩教育(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家庭)与励志教育(成人、成才、成功),依据三个学年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接受能力,将上述3方面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学年。通过这种分层次系列化教育方式,养成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筑牢“工匠精神”坚实基础。

    二、厚植工匠文化,为塑造“工匠精神”营造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也直”,建设校园文化精品项目,营造“工匠精神”氛围新高地。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小型活动系部化、班级活动经常化”的格局部署,一是以校技能节系列活动为依托,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专题讲座、征文评比、技能比赛等,促进专业、班级之间的交流与校企合作,弘扬工匠精神;二是以“体验式”德育项目为基点,组织开展烈士陵

园祭扫、新生军训及入学教育、“工匠精神引领我成长”社团活动、十八岁成人仪式等校园品牌活动,浸入式培育工匠精神;三是以党团建设为驱动,通过党校党课培训、“我的征途”演讲比赛等,以红色文化优势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四是以创新创业类比赛为纽带,通过引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职业技能竞赛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

    三、树立榜样风向标,为传承“工匠精神”提供载体

    育匠人是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广大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实践者、创新者。拥有一支技艺超群、敬业奉献的技能人才队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坚强保障。用身边的“标杆”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用鲜活的事例为学生昭示前进方向。通过班级培育、系部选拔、校级评选等层次,历经培养成长、公开竞争、经验分享三个环节,利用“综合素质评价”这一系统,选拔出一批“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优秀团员”等校园“标杆”,通过报告会、座谈会、访谈等形式大力宣传“标杆”典型事迹,让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敬仰,树立成就精彩人生的信心。

    四、与社会合力德育,为弘扬“工匠精神”拓宽路径

    出精品是践行工匠精神的目的。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形成德育合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一是家校联系,通过班主任家访、电话互访、家长会、QQ群与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体制,形成“包围式”教育环境;二是社工驻校,我校以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驻校社工为平台,建立“三级介入”、“多方联动”工作机制,以专业的社工手法协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关工委引导,我校关工委结合学院、校工作实际,以创建品牌建设、特色建设为切入点,以充分发挥五老、区域资源、现职力量为主体,求真务实、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建构德育教育立体网络,丰富德育工作内容。

    五、资助与育人并举,为培养“工匠人才”提供支撑

    高度重视资困助学工作,学习贯彻相关资助文件,建立完善的“资困、励志、强能”立体资助体系。一是坚持抓好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实施经济资困、学习助困、精神解困、技能脱困四项工程;二是依托上海与全国两大资助系统,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经济资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三是重心理、重砺志教育,建立“心理咨询站”,发挥专兼职班主任与心理老师的作用,教育学生把困难当成磨练意志的宝贵财富。

    六、创新培育机制,为打造“工匠人才”添砖加瓦

    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关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精神,认真落实其关于职业教育要培养“知识型、发展型的技能人才”的要求,我校积极探索“平行班、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机制与途径。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一支富有耐心、爱心、责任心,同时又独具匠心的师资队伍;二是精雕细琢德育课堂,除了《职业生涯规划》等常规性课程之外,在课堂中融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状、贴近时代背景的内容,并采用案例教学、自主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养成;三是以“数控技术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为试点,开启“导师制”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在校学习生活,确立个性化学业发展路径,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添砖加瓦。

    七、“星辰计划”彰显教学成效

    学校将自身发展置于中国经济转型与上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紧密结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发展,紧紧围绕“创建一流职业院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依托高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层次衔接、教培并举的多元化、系统化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岗位为目标、职业能力为核心、理实一体、双证融通、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的办学模式。学校“层次衔接、工学交替、技职融合”的办学特色更加突显。学校多次获得市区两级政府的荣誉,学校先后荣获2013年度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2013-2014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2013-2014年度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2013年“上海市中职系统行为规范示范校”称号、2013-2015年度上海市虹口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度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2014年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学校体育先进、2014年上海市健康单位先进、2014-2015年度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和2015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

 

 

 

高技校创新型德育工作“星辰计划”启动

让生涯导航助力学生成长

 

    在中本贯通、中高贯通班试点开启“导师制”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在校生活,确立个性化学业发展路径;引入企业资深职业经理人担任职业导师,在课堂中创新性融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背景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促使学生“工匠精神”有效养成……在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启动的“星辰计划”,实施了一系列创新型德育举措,引入专业导师、职业导师等“导师制”培养模式,助力学生清晰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专业导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两年前,高辰没有按部就班上高中,而是选择了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中本贯通班。两年后的今天,手握两项专利的他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清晰而自信:“我的目标是当一名磨具设计师。”

    说起自己的专利发明,有些腼腆的高辰变得眉飞色舞:“项目叫汽车车轮防护装置与汽车车轮遮挡装置,主要功能为防止汽车车轮受到来自外界的损伤,包括路面的碎石子造成的磨损、液体造成的腐蚀(酸雨、动物排泄物)以及防止小猫小狗钻入车轮。”

    “毕业时,你们将比其他同学更有自信,”回顾刚入校那会儿,令高辰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导师——制造工程系副主任杜继涛副教授讲的这句话,“离开校园时,你们除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外,还将有职业技能证书、专利证书。”

    以8人为一小组,为学生配备了专业导师,这是高技校创新性德育工作“星辰计划”的重头戏之一。“专业导师会经常询问我们的学习情况,向我们提出阶段性学习建议,指导、鼓励我们参加创新项目并且在大致方向上指引我们,为我们提供相关专业社团的学习机会,激发我们的创新想法……”

    在导师的带领下,高辰开始了创新项目,他觉得自己也变化了很多。“最大的改变来自于思维吧。”高辰认为,从刚开始听从老师的意见,到能够自己独立思考,不断地往项目中添加自己设想的元素,“这种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会让我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受益匪浅。”

    职业导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高技校同时引入企业资深职业经理人担任学生职业导师,如在管理系让全体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每位同学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一本《职业生涯规划档案》,记录着自己职业素养、综合能力提升的心

路历程。

    从企业优质资源库中遴选出星级单位,作为产学合作签约单位,通过企业导师带教,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该校管理系书记刘春娣介绍,为了让学生有更清晰的职业规划,该校通过“就业直通车”等五种职业育人模式,与企业联手启动“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班”,同学们预期经过一年半业余时间,通过一周一至两次的培训,完成定向就业,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岗位的有效衔接。

    “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不论今后是选择就业还是升学,他们的未来将由他们自己导航。”该校学生科负责人徐老师表示,学校围绕大力培养国家需要的工匠人才这一主线,以“导师制”、社工驻校等多种类、多样化德育内容为载体,启动“星辰计划”,最终实现“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一目标。